單元三 道路運輸駕駛員職業心理
和生理健康
在道路運輸過程中,駕駛員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關系著道路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遵循“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良好心理習慣、飲食規律、睡眠充足、加強鍛煉、定期體檢”七大原則,可確保行車安全,避免事故發生。
模塊一 駕駛員心理健康與行車安全
在道路運輸過程中,駕駛員往往更關注駕駛技術的提高和對交通規則的遵守,而忽略了心理因素對安全行車的影響。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分析顯示,相對于技術因素,駕駛員心理健康狀況對安全行車的影響更明顯。心理健康的駕駛員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駕駛操作規范、運行平穩,面對緊急情況不慌不亂;心理不健康的駕駛員易情緒異常、注意力分散,駕駛操作不規范、不安全。
對駕駛員安全行車產生影響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駕駛員的駕駛習慣、性格、情緒(心境)、心理應激反應和注意力等。
一 、駕駛習慣與安全駕駛
每個人自己的行為習慣,駕駛員在學習駕駛、熟練掌握駕駛技能、從事道路運輸過程中,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駕駛習慣。駕駛習慣不同于一般的駕駛行為,是固化的行為模式,是重要的心理特征。
良好的駕駛習慣表現為:每天出車前按部就班做好安全檢查;起步前系好安全帶;行車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心無旁騖,按照交通規則、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引導安全、文明駕駛;根據交通情況變化隨時準備制動,遇到緊急、危險情況提前采取措施,處變不驚,從容應對。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是保證道路運輸安全,避免事故的有效措施。 駕駛習慣的形成見圖3-1-1。
二、性格與安全駕駛
性格是指個人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的心理特征,如堅毅果斷、認真細致、粗暴蠻橫、膽小懦弱等。有些性格特征在工作、生活中表現比較突出,占主導地位,便成為一個人被社會公認的性格。
性格與安全行車有著密切的關系,理智、原則性強、行為謹慎的駕駛員往往遵紀守法,謹慎駕駛;情緒化、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駕駛員發生事故的概率較高。不同性格特征對行車安全的影響見表3-1-1。
駕駛員要確保安全駕駛,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性格中不利于行車的特征,努力進行自我調節。
三、 心理情緒與安全駕駛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發現:很對事故發生前的6h內,駕駛員的情緒、情感都發生過劇烈的變化,出現過興奮、欣喜、得意等積極亢奮情緒,或生氣、煩躁、郁悶、恐懼等消極低沉情緒。無論是積極亢奮情緒,還是消極低沉情緒,都會影響行車安全。情緒對安全駕駛的影響見圖3-3-2,駕駛員主要不良心理情緒誘因及對安全行車的影響見表3-1-2。
駕駛員保持良好地心理狀態是保證行車安全的重要環節。因此,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應該每隔一段時間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況,出現不良情緒時,要及時調整,做到自覺克服種種不良心理狀態,確保行車安全。
四、心理應激反應與安全駕駛
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前的瞬間,每個駕駛員的反激反應都不一樣。有經驗、受過專門訓練的駕駛員從容鎮定,能正確處理緊急情況;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的駕駛員往往手足無措,處置不當。應激反應不當導致操作錯誤見圖3-1-3。
五、注意力與安全駕駛
注意力是駕駛員安全行車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駕駛員出現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時,不能全面觀察、正確判斷和妥善處理當前的交通狀況,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注意力影響因素見圖3-1-4,駕駛員注意力分散要原因及對行車安全的影響見表3-1-3。
模塊二 心理健康調節方法
駕駛員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道路交通環境復雜,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出現心理問題的駕駛員人數不斷增多。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及時調節不健康心理狀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駕駛員自身素質提高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道路運輸駕駛員常見的心理問題
駕駛員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心理疲勞、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的解決以駕駛員自我調節為主,必要時可借助于專業人員或其他人員的心理疏導。
1.心理疲勞
心理疲勞主要表現為,在高強度的運輸工作壓力下,如駕駛時間過長、外界駕駛環境較差或條件多變等,駕駛員會感到心慌、心緒不寧,對駕駛過程產生無力應付的感覺。心理疲勞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一般來講,在運輸工作結束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就能恢復。
2.焦慮
焦慮是駕駛員的典型心理問題,是對運輸過程中不確定因素的防御性身心反映,表現為因不可預見運輸過程中的危險,而感到緊張不安、憂心忡忡。一般性焦慮是情境性、暫時性的,常會隨著危險結束而消除。但是,如果運輸危險持續、長時間作用,駕駛員不能及時調節心理狀態,就會出現心理障礙,不自覺的緊張、擔心。
3.抑郁
抑郁是駕駛員在遭受心理挫折以后,如家庭變故、工作待遇不公平、工作分配不合理等,而產生干什么都沒意思的郁悶感覺,表現為無精打采,疲勞無力,情緒消沉,悲觀厭世。
二、心理健康調節方法
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密切相連。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勇于承擔起自己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正視生活、工作中的不順心、不如意,學會排除不良情緒,是心理健康的基礎。
1.自動調節方法
人們在面臨挫折時,常常會調動自身的適應機制,減少焦慮情緒,維持心理平衡。駕駛員可用培養自己情緒的穩定性、轉移注意力等方法進行自我調節。
(1)培養自己情緒的穩定性
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不愉快的事情,駕駛員應學會不受不良情緒的影響。在駕駛行為開始前、結束后,經常性地檢查審視自己的情緒,檢查自己對易引起不正常情緒事物的反應,并學會控制自己。
(2)學會轉移注意力
運輸過程中,當駕駛員意識到自己情緒受到影響時,要學會及時從興奮或憤怒的情緒中轉移出來,可以用聽聽音樂、轉移注意力等理智手段來控制自己情緒發生的強度,改變情緒發生的方向。
2.目標尋覓法
駕駛員在遭受生活、工作的挫折時,常常會感到失去了生活、工作的目標,感到迷惘,出現“挫折感”或“空虛感”等心理障礙。運輸過程中表現出對駕駛工作的厭倦。此時,駕駛員應從精神層面上尋找生活目標、工作意義,建立起明確和堅定樂觀的人生態度。
(1)積極的自我暗示
當遇到苦難時告訴自己這不時最壞的結果,比起其他人,自己現在的狀況還不是最差的,未來的生活還是會好的,經常憧憬美好的未來,保持奮發進取的生活狀態。
(2)擴寬興趣
興趣是維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是生活額一種調劑。從事自己喜歡活動常能給人帶來極大地滿足感和成就感。當面對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和挫敗感時,可以從個人興趣中得到安慰和補償。
3.合理宣泄法
合理宣泄發就是利用或創造某種條件、情緒,以合理的方法把壓抑的情緒傾訴和表達出來,以減輕或消除心理壓力、穩定思想情緒的一種方法。當駕駛員心情不快時,向朋友和家人傾訴,可以緩解內心的壓抑感。因為有時候,問題一旦說出來就會發現其實問題并沒那么嚴重,同時還可以從親友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和有用的建議。
4.身心放松法
駕駛員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來緩解與消除心理緊張。放松訓練對于緩解緊張性頭痛、失眠、高血壓、焦慮、不安、氣氛等生理心理狀態較為有效,有助于穩定情緒、振作精神、恢復體力、消除疲勞,可增強駕駛員行車安全中處理突發緊急情況的能力。
常用的身體放松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熱水澡,常用的精神放松方法有聽音樂、看書、靜坐等,同時做到飲食正常,睡眠充足,適當運動
模塊三 駕駛員生理健康與行車安全
一、駕駛員生理健康對行車安全的影響
除了駕駛員的心理健康對行車安全有影響之外,駕駛員生理健康也對行車安全有重要影響。駕駛員的生理健康包括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機能正常,反應特征正常等。
1.視覺
駕駛員通過眼睛所獲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行車過程中,駕駛員的視覺能力直接關系到駕駛員行為,對行車安全起著決定性作用。
(1)視力
駕駛員的視力可分為靜視力、動視力和夜視力。
視力是人在靜止狀態時的視力,動視力是人在運動狀下的視力。影響駕駛員動視力的因素有車輛相對運速度、年齡、目標的顏色和照度、道路及其環境等。其中,車速對動視力的影響最大。車速越高,動視力下降越明顯,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動視力下降的幅度也越大。
夜視力是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黃昏時刻駕駛員視線最不好。另外,夜視力與駕駛員的年齡有關。年齡越大,夜視力越差。20-30歲的夜視力最好。夜視力還與車速有關,速度增加,夜視力下降。
(2)視野
眼睛觀看正前方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成為視野。視野一般分為靜視野和動視野。當頭部和眼球固定不動時,眼睛觀看正前方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叫靜視野。頭部固定不動,眼球自由轉動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叫動視野。
駕駛員的視野與行車速度有密切關系,隨著車速增加,注視點前移,視野變窄,對交通環境的分辨率變低,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3)明適應、暗適應
從亮處到暗處的適應叫做暗適應,反之為明適應。如當車輛進入隧道時,光線由明亮轉為黑暗,這就是暗適應;當車輛從隧道出來時,光線由黑暗轉為明亮,這就是明適應。
暗適應時間較長,一般需要4-6min,完全適應則需要30min。在明暗適應的過程中如不做好相應的準備,極有可能發生事故。
(4)炫目
人的眼睛突然受到強光照射會出現暫時性的視覺障礙,成為“炫目”,炫目發生時駕駛員會看不清周圍的物體,極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道路運輸過程中,駕駛員應設法減少強光射到眼睛內,可通過改變車燈光束與眼睛的投影角度等預防炫目。
2.聽覺
聽覺在駕駛過程中很重要。當超車或會車、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車、遇到前方有行人、在霧天視覺受到影響時,常用按喇叭的方式來引起對方駕駛員和行人的注意。駕駛員聽覺不正常,就無法接收有聲信息,易導致交通事故。
表3-3-1中的幾道測試題可以幫助您判斷聽覺是否有下降趨勢。
如果您在上表中選中多個選項,那就說明您有可能出現了聽覺障礙,需要盡快進行一步檢查。
3.知覺
對于駕駛員來說,空間知覺和運動知覺很重要。行車中駕駛員要隨時了解道路幾何形狀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大小、離本車的距離和行駛方向等,離不開較好的空間知覺;分辨物體的靜止和運動及運動速度的大小,離不開運動知覺。
4.反應特征
反應特征是對某種刺激所產生的應激動作,即從接收信息(感知)到反應(決策)產生效果的過程。整個過程所需的時間,可以劃分為感知時間和反應時間。
感知時間是指在正常條件下,從眼睛觀察到聚焦目標再到大腦識別出危險類型和性質的時間。反應較快的駕駛員一般需要1.75s的感知時間。車輛時速為88km時,這相當于43m的距離。反應時間是指正常條件下,從大腦識別出危險類型和性質到腳踩下制動踏板這段時間。駕駛員一般需要0.75s的反應時間。車輛時速為88km時,這相當于18m的距離。特殊的生理狀況會很大程度上影響駕駛員的感知和反應時間。
駕駛員反應越快,處理情況月及時,安全行車就越有保障。研究表明,駕駛員的反應能力除了于年齡、技術、經驗有關外,還受到疲勞程度、車速、藥物和酒精等因素的影響,在行車中要盡量排除這些因素的負面干擾。
二、影響駕駛員生理的主要因素
影響駕駛員生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駕駛員疲勞、酒精、藥物和生活方式等。
1.駕駛疲勞
駕駛疲勞是指駕駛員在長時間連續行車后,產生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失調,在客觀上出現駕駛技能下降的現象。導致駕駛疲勞的因素及典型事例見表3-3-2。
駕駛員駕駛疲勞時會出現視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犯困打盹等現象,導致反應遲緩,操控能力下降等,從而引發交通事故,危害不容忽視。表3-3-3可以幫助您檢查是否已經疲勞駕駛。
如果有四個或者四個以上的問題回答“是”的話,那就迫切需要在安全地點停車休息了。
很多都對酒精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表3-3-5是駕駛員應該知道的一些知識。
3.疾病
各種類型的不適、疼痛、疾病或殘疾會分散駕駛員對交通狀況的注意力,從而降低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在患有疾病的情況下駕駛車輛,判斷能力、觀察能力、控制能力都會大大降低,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駕駛員需注意以下事項。
◆有強烈的疼痛感,有包扎或繃帶會影響行動能力,不宜駕駛。
◆定期到醫院做身體檢查,及時發現身體存在的不良狀況。
◆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愉快。
◆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從事駕駛職業。
4.藥物
一些安眠、鎮定及止痛藥物會降低駕駛員注意力與反應能力,從而降低駕駛員對車輛的控制能力。下列七種藥物,駕駛員服用后不宜駕駛車輛,這七種藥物種類見表3-3-6.
5.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會嚴重影響駕駛員的生理健康,不合理飲食、缺乏體育鍛煉、吸煙、酗酒和熬夜等是許多慢性疾病產生的原因。為了駕駛的安全,駕駛員應養成良好地生活習慣,時刻保持充沛的體力和飽滿的精神。
模塊四 駕駛員常見職業病及其預防措施
長期久坐、長時間緊張駕駛,飲食的不規律,熬夜和憋尿等客觀困難的存在,使得駕駛員會患上一些職業病。駕駛員了解一些常見的職業病類型,并積極地、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有利于預防疾病的發生。
一、駕駛員常見職業病類型
駕駛員長期流動作業,經常面臨復雜的交通環境,健康易受到損害。駕駛員常見的職業病有消化系統疾病、頸椎及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等。
1.頸椎病、腰痛
道路運輸往往需要駕駛員長時間保持同一駕駛姿勢行車,眼睛盯牢前方,脖子挺直,會造成頸椎痙攣,發生頸椎微錯位,出現頸椎病。另外,長時間同一姿勢駕駛還會無形中對腰部產生長期壓力,在加上道路顛簸引起的汽車振對脊柱的損害,會影響頸椎間盤新陳代謝,加速椎間盤變形,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導致腰痛發生。
2.肩周炎
肩周炎是駕駛員常見職業病之一。駕駛員長期保持同一姿勢駕駛,不能及時活動肩關節,導致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引發肩周炎。
3.胃病
駕駛員經常流動作業,飲食很不規律,吃飯經常湊合甚至不吃飯。長期不合理、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帶來的后果就是易患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為消化不良、胃部疼痛,嚴重者會引起大出血。
4.振動病
車輛在行駛中的顛簸、振動會導致駕駛員神經系統功能下降。例如,條件反射受到抑制,神經末梢受損,振動覺、痛覺功能減退,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等。振動過強時有的駕駛員會感到手臂疲勞、麻木、握力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是肌肉痙攣、萎縮,引起骨、關節的改變,出現脫鈣、局部骨質增生或變形性關節炎等。
5.泌尿系統疾病
泌尿系統疾病也是駕駛員常見的職業病,有其復雜的形成原因。首先,長時間駕駛,精力高度集中,無法進行放松活動,這一姿勢除了引起頸、腰部肌肉酸痛之外,對尿路也會造成長時間壓迫,影響血液循環;其次出車在外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發生感冒及腸胃道疾病的機會增多,會導致泌尿系統感染并反復發作;同時,飲水少、經常憋尿,也會使前列腺疾病癥狀加重;最后,駕駛員工作隨意性大,不能按時飲食、作息及吸煙等,也能誘發前列腺疾病。
6.噪聲性耳聾
機動車發動機運轉、汽車喇叭、所載物體的振動等,可產生不同強度的噪聲。駕駛員長期在噪聲的“轟擊”下,易產生噪聲性耳聾。早期多在開車之后出現聽力下降,如不開車,聽力又會逐漸恢復。但長期開車,反復接觸強噪聲,就會造成聽力明顯損害,且不能完全恢復,導致雙側不可逆性耳聾。
二、駕駛員職業病預防措施
1.保持正確駕駛姿勢
正確的駕駛坐姿對預防駕駛員腰痛、頸椎病極為重要。一般來講,正確的駕駛姿勢是:駕車時雙眼平視,座椅靠背向后微傾,坐墊略向上翹起。臀部置于坐墊和靠背的夾角中,以在操作時不向前移為宜。
2.適當運動
在停車休息時,可以做健康操,活動活動關節、腰部、頸椎和四肢,這樣可以幫助肌肉消除疲勞并起到復原作用。
在連續駕車一小時左右,要有意識地多活動頭部,向左、向右各旋轉十余次,可預防頸椎病。
3.定時休息
一次駕車時間一般不宜過長,控制連續駕駛時間,否則身心疲憊,既影響行車安全,又會危害健康。在駕駛過程中,一般每隔兩小時要停車休息。
4.注意車輛保養
駕駛員腰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車產生的振動,所以應避免舊車“超期服役”,及時更換陳舊、磨損的零部件,對汽車進行定期維修和保養。
5.定時、合理飲食、少吸煙
應做到合理安排車輛行程,做到間隔4—5h用餐一次,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食用不健康食物。長途運輸時少吸煙,保持穩定的情緒,減輕生理、心理負擔。
單元思考題:
1、影響駕駛員心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駕駛員常見的心理健康調節方法有哪些?
3、2010年4月5日21時,周某駕駛一輛加軸改裝重型廂式貨車,行至某高速公路一路段時,遇到清明節小長假返程高峰,車流行進緩慢。長時間駕駛的周某,處于疲勞駕駛、打瞌睡狀態,未能及時發現前面車輛緩行的情況,與前方兩輛捷達轎車發生追尾相撞。
請結合本節課的學習談談您對引起這起事故的原因的看法。
|